斯坦福大学中学联动实验室项目国内首锤定音

        今年三月初,国内首个斯坦福大学创新型研究人才培养中学联动实验室项目在《中国STEAM教育发展报告》发布会上闪亮登场以来,国内各地几十所优秀学校深切意识到创新素质教育和高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大价值与意义,积极填报项目申请表格,提交学校资质证明、师资和场地照片等审核内容。经过该项目国内执行机构(北京国信世教研究院)的严格初审及海外终审,本着“合格一家,启动一家”的总体原则,最终首个绣球花落百年老校——广州市南武中学。
 
         5月11日,美方发起单位代表加州橘郡国际教育发展署副主席路易斯·菲尔,斯坦福大学沈康实验室中国区代表左阳博士,北京国信世教信息技术研究院左罡院长、项目主任李艳与海珠区政府、教育局、南武中学及广东省知名学术机构的领导专家们在广州举行了隆重的签约仪式。从今年9月起,“实验室”项目将在南武中学正式推出60多门关于生命、生物和脑科学的最新知识,同时包括国际领先的研究方法、专业生物实验室技术和科学思维方法,为学生提供真正意义上的拓展和研究级课程内容,并每年定期赴斯坦福大学展开研学活动,成功完成所有学习任务后,将颁发斯坦福大学结业证书。
路易斯・菲尔先生代表项目发起方正式向南武中学授牌
 
        席间,斯坦福大学沈康实验室中国区代表&北美高等教育基础课程指导中心(UFEIC)亚太区主任左阳博士代表联合发起单位发表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演讲。左博士指出:在传统高中阶段,传统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基础知识学习中进行重复的演示性实验活动,使学生思维固化,无法激发成长性思维,更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突破创新的能力。其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具有创新实践和创新能力教师的引领,实验与实践条件不具备,研究环境氛围及物质技术条件不足等。所以,目前国内一批有资源基础,锐意进取且有思路的学校已经意识到此类问题的重要性,并已着手寻找机会,借助外部智库资源,在理念升级的基础上,超越传统观念、规则和模式,对于教学制度的核心问题展开分布式升级。在已知科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的基础上,向具备科学思维能力,并能够使用科学研究实验手段不断验证和探索未知的范式进行迁移。
 
        理想是丰满的,但现实永远是骨感的,究竟该如何突破培养创造性素养的瓶颈呢?实施教育分层,落实因材施教或是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首先,营造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素养开发,培育创新素质培养的浓厚氛围,推动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服务围绕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开展开,重视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抓住好奇想象的心理特征,引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此类培养可参照目前广受欢迎的STEAM教育方式,设计激发自主性学习的学习中心场馆,以学科整合、知识整合及师生合作的模式展开,突破故有的简单记忆理解的初级认知模式,强调独立思考,从基础学科知识、规律和框架出发,运用元认知思维体系与探究式学习路径,创造性解决目标问题。
 
         在此基础上,面向部分潜质潜能突出的学生集中培养,注重其创新能力的显著提高,重视学生审辨式思维,激发学生创造火花;再现创新过程,培育学生创造思维,以探索、解释、构思、实验、分析、评估和创造为主要认知过程,从已知发现未知,用未知颠覆已知。此类培养模式多以小众专项培养计划或创新班的形式进行。
 
        斯坦福大学沈康实验室中学联动研究项目的核心出发点即是为学生提供研究方法和思维引导,为其创新研究能力的发展提供平台和机会;同时,对接国内学校办学特色和需求,助其搭建一套理论与实践、体验与创新相结合的校本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和师资培养体系。两者兼顾,相得益彰。
 
        在中国智造的历史洪流中,我们不仅要学习诸如SRI(斯坦福国际咨询研究所)和斯坦福国家生命科学实验室等国际顶尖研发机构的研究方法和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从中汲取精华,营造适宜创新的事业环境,探索适合自身国情的创造性人才培养体系,把握原则、过程、平台等多重思考角度,为未来真正跨越从基础研究到应用创新之间深谷(Death Valley)之大成做好积极的准备。以此为任,善莫大焉。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