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他山之石如何叩开教育领导力应用之门



《中国STEAM教育发展报告》的余音还未散去, 关于“标准”“创新”“未来”的讨论与思考仍在不断发酵中。对于一个有5000年文明历史的泱泱大国,文化历史的传承与社会文明的永续进步从来与教育息息相关。此次两会中投射出的“教育信息化”“高考改革”与“教育扶贫”等关键词更是充分体现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和未来属性。多年来,似乎全世界人人对教育都可以侃侃而谈,各抒己见,但大多是基于立场和偏好。在教育领导力领域,国外的业界专家们也留下了数十种精彩的理论和模型,但在如此复杂多变的外部系统下如何分析应用,却也颇感入手之难。我们不妨换个视角,用梳理领域知识认知结构(A底层逻辑-B抽象三观层-C策略层-D方法&资源层)的方法来管中窥豹吧。
 
  斯滕伯格WICS (Wisdom,Intelligence,Creativity and Syn-thesized) 模型
 
  我们就以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耶鲁大学终身教授斯滕伯格提出的WICS模型及相关理论为例来进行探讨。当我们从底层逻辑出发,一般而言,教育领导力的本质是围绕教育者决策力的提升为轴心,实现受教者的认知能力迭代的目标。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堆砌,这充分折射出知识不决定命运,认知和思路改变命运,受教者必须在高效的学习体系中不断精进学习方法,自我升级迭代,改进创新。而这些年甚嚣尘上的学以致用论则主要着眼于知识的储备、技巧与技能效率的提升,在职业教育中此逻辑还算有一席之地,但对人的思维方式,思维方法、认知层次和创造力水平提高很有限,时效性较强,更无须谈及底层思维素养跨界的境界了。以此角度分析,WICS模型的架构基础是以智力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建立的认知分析探究框架。研究起点是成功智力理论,强调问题解决和决策制定中的元认知策略和能力的培养,关乎教育领导力的建构,是对领导力特征的内化,采用 “实际观察—理论建构—实证检验”的研究路径,并将理论基础扎根于真实的生活中,把智力与现实能力和结果有效结合,提高了理论效度。
 
  斯滕伯格认为一个具有成功智力的领导者能够张扬其优势,弥补自身不足;成功智力有两个特殊的方面:学术智力和实践智力。学术智力是对信息回忆、认知、分析、评估和判断等能力,是记忆和分析的联合体。实践智力是利用经验知识解决日常问题,有目的地改变自身适应环境,或改变环境适应自己,或寻找新工作情境的能力。换个角度,大概没有人能否认优秀的领导者都属于聪明人群,从认知科学的角度分析,真正的聪明人会体现出三种智力的合体——“神经智力”、“经验智力”及“反省智力”(包括做事方法/思维方式,积极态度和自我管理),这就如同小时候收集老JT系列邮票,套票缺残一张都是一大憾事。尤其是第三项,如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名言,认识你自己,未经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在底层逻辑的基础上,以成功智力为起点,我们必须把目光投向WICS模型内蕴的教育观,才可通过行动规则阐释定义相应的教育策略。在《美国教育可选择的四种未来》一文中,斯腾伯格概括了四种教育:第一种教育注重记忆能力,强调“Book Smart式”的聪明;第二种教育是强调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第三种教育是成功智力的教育,培养学生分析、创造和实践的能力(进入高级认知阶段);第四种教育是为智慧而施教,培养学生的智慧技能(wise reasoning,承认认知边界,多维视角,兼顾内外,形成逻辑结构与时间的完美统一)。他指出,虽然美国的教育现状支持头两种教育观,但从教育的理想追求来看,这两种教育目标显然是有局限的,它们塑造出的受教育者不能充分应对急速变化的世界,无法直击事物核心,及时修正认知体系,提升格局,创新力与领导力不足。斯腾伯格倡导后两种教育,即“为成功智力而教”和“为智慧而教”,认为这才是美国教育的明智选择。在此教育观的引导下,才可兼容并蓄,内修外联,在思维空间的不断拓展下采取正确的策略。
 
  从策略角度分析,斯滕伯格的WICS 模型把领导力视为一种在正确教育观基础上的决策行为,而有别于领导者的特质或技巧组合(可解释为如个性魅力、情感魅力和思想魅力等等),即以智力与创造力的不同组合,通过智慧决策形成决策高度与总体有效性的专业发展形式。一个高效的教育领导者只有具备创造力,才能提出新思路;只有具备学术智力,才能判断这些思想的价值;只有具备实践智力,才能将这些想法付诸现实;只有具备智慧,才能超越自我,考虑他人观点,确保想法在协作共同体内的利益平衡;而综合能力是将智力、智慧和创造力进行原力整合而实现领导力的统御能力,没有综合融通,就无法形成兼具创新与高效特性的领导力,就很难从认知、情感和操作等层面保证在外部与内部的诸多不确定性中培养孩子被未来世界拣选胜出的能力。WICS教育领导力正是教育者以智力解析为基础,以智慧为策略,以创造力为核心,三者综合帮助受教者认知迭代的综合性新思维。
 
  在策略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正确方法和资源的科学使用构成了解决复杂问题效果的重要保证。在实践中,WICS模型属于一般性多目标决策系统的创新型变革,是开放式的不确定性变革,是以一个目标为导向,设定多个相互关联的关系目标的复杂系统。在实证研究中,笔者所在的国信世教研究院给一个京畿著名中学做教育领导力咨询项目,该学校发展目标关联多元化,包括打造特色未来学校、中国STEAM教育顶级校、科教兴国示范校及传统文化教育试点校等等,而且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资源及品牌基础,在此情形下必须通过顶层设计才可打通多个可能性目标组合。研究院经过仔细梳理分析后提出以WICS教育领导力模型为基础,提升学校管理体系,以培养高端具有研究能力的科技创新个性化人才为核心目标,通过分层、分类教学模式,实现目标的以一带多,一体多面。具体方法包括普及选课走班制,落实“一生一课表”,以学生生涯规划为主线,全面发展学生智慧、智力、创造力和综合性能力,将普通班、国际班课程打通,建立课程双向互选机制,初高学段打通,建立“1+3”模式并建立学生跳级评价管理机制。同时,建立资源中心、课程中心、信息技术平台,有效支持课程、教学实施、评价系统,以技术平台为支撑,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补充新资源,优化学校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
 
  上述实例是国内少有的以WICS创新教育领导力视角拓展学校未来成长空间的研究,也是尝试使用知识认知结构去剖析研究著名教育理论模型的决策过程,上述知识认知结构按照ABCD顺序,前者决定后者,后者在逻辑上应该与前者自洽,各类知识工具方法可根据分层对应区别验证,这其中的意义是不可低估的。从横向而言,此种思维结构既可以分析品牌营销,也可探索教育改革,树木不断纵横成林;纵向而言,在未来的教研开发体系中,对于各类舶来精品都可用此方法进行拆解,进行起点分析,定位核心价值,找到方法论和研究路径,这无疑对于先进理论在现实中的精准应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感谢青山资本李倩老师对本文的启发,亦感谢魏坤琳、袁书卷、李政,胡中锋、张媛媛等老师对本文的贡献)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