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醒吧,该想想究竟如何帮孩子成为长跑赢家了



        这几天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国家关于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的决定,这是放大招啊,各位大咖们从产业发展、国际视野、还是“千年大计”等角度视通万里,条分缕析,妙语不绝。放眼百年,如没有在天时地利基础上真正形成知识、创新人才与资本的聚集,建立产学研集群,国家的宏伟布局能浩荡千年吗?掩卷深思,在“刘易斯拐点”这个世纪大考面前,国家的持续增长要调整结构,抓紧时间产业升级,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 是人才发现培养机制。对一国经济发展公式而言是研究如何将人转化为要素型资本,非简单劳动力,从企业发展角度而言就是要变人力成本为人力资产,提高效率;而从教育组织和家庭层面是通过开放型教育把孩子培养成为具有自驱力的适应未来的合格知识工作者(knowledge worker)。也许这三个层面的统合才算真的将知识兴邦,科教兴国的国家战略逐步落到实处。
 
  国家经济需要有效率的增长,那种靠规模上产能铺摊子的思路越来越不奏效;在互联网时代的企业中,一个厉害的高手能顶10个人手甚至更多,连阿里高层的人才表述也从“平凡人做不平凡事”悄然变成了“非凡人以平常心做非凡事”;更不容忽视的是,学生更需要有效率的成长,一旦受教的黄金时光逝去,从社会与个人而言都是巨大的损失与浪费。这种成长效率源自何处呢?
 
  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说过:无须遵守规则与命令,保持自我激励,对世界现状提出怀疑,做一点不同的事情。姑且不论此言是否是佩奇成功后的豪言壮语,傲视群雄,至少“保持自我激励”的说法笔者是赞同的,由自我激励带来的自主学习与发展将产生持续的成长内力,没有一个创造显著价值人生的践行者是靠被动式成功的。有人说:当今世界,底层应试教育,培养吃饭能力(如衡水中学);中产素质教育,培养被拣选的能力(如私立国际学校);顶层精英教育,培养决策统御能力和选人能力(如马云参与在浙江创立的富二代学校),国际上社会分层及阶层固化早已成为极难逾越的鸿沟,但无论身处何层,尤其对于国内数量日益庞大的中产家庭而言,教育体系如果只是传授考试方法,教科书中只告诉学生该想什么和固定答案,孩子没有独立思考能力,没有持续的成长动力和目标,国家和个人在未来都会面临极大的挑战。
 
  目标,是驱动我们每一个人每天行动的动机。没有目标就很难自我驱动,就没有计划,没有路线图,没有自律,没有效率,更没有每天进步一点点的自我积累产生的巨大效果。目标感强的孩子,都会有强烈的动力,会主动自觉学习为达到目的所需的一切技能和知识,并展现出强大的效率。大者而言,如同公司管理,如果没有目标与战略,那么组织里的成员每天干点什么都无所谓,干好干坏一个样;更不用说历史上那些自发的农民起义了,自发到自觉到义无反顾差了可不止一个段位,试问自发的农民起义有哪次真正成功了?
 
  但孩子只有目标就足够了吗?斯坦福大学教育研究所教授威廉•戴蒙认为,动机是很重要的学习要素,动机的源头是目的感(purpose)。研究显示,如果没有更大的目的存在,短期目标和动机通常会徒劳无功或后继乏力,很快就在毫无方向的熵运动中消耗殆尽,比如不少孩子十余年的刻苦努力一朝名校金榜题名却再无奋斗的动力。目的是一种遥远的长期目标,是远方的地平线,目的会影响到对人生的理解与快乐满足,很多目标是自我导向的,例如被常青藤高校录取,成为高富帅CEO,走上人生巅峰,奢侈品炫耀自己的财富和名望等等,究其本质,这些不过是些目标,是一种存在感,一种里程碑,并不是人生终极目的,而自我实现的高度是与完成一件对社会和世界有价值的事的满足感与成就感为伴的。目的大抵是一种社会属性,她可大可小,不一定是要像英雄般拯救世界,也不一定是发明攻克癌症的新药,造福人类,她是一种真实的意义感,对当事人神圣而巨大,是一种能帮助他人的幸福感,给自己力所能及的人群带来价值,否则就永远理解不了一位蹬三轮车的老者连续二十多年劳作将几十万元收入悉数捐助失学儿童的伟大之处。不可否认,目的是长效性归因思考,而目标可以是多元化的,最理想的是自我目标与人生目的同行,目的明确后,可以安排中途的目标,使自己最终接近或达到目的。目的最终成型可始于兴趣特长爱好志向,长于好奇心、想象力与思考力,成于价值观、责任感和远见。目标的衡量可以是单一维度,但目的可以是多维共生的,对孩子进行教育后的社会与个人价值在此可完美交汇。
 
  但也要看到,基础教育阶段孩子们有时并非没有动力,是自我反省纠错能力不够,自驱力需要被不断被激活释放,此时,父母和教师如何能够帮孩子找到目的和动力,显得尤为重要。出身寒门的首任香港女特首林郑月娥的教育观就值得借鉴,她认为父母最重要是给予孩子足够的关心、陪伴、照顾及宽松空间。不可急于求成,孩子自己会学,只要给他一个启发、富满足感的环境,不用灌输知识,反而要培养追求知识的热诚跟动力,鼓励他们不断尝试探索,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帮孩子实现自身的愿望,成就目的指引下的一个个小目标。
 
  教育孩子是一件极其复杂的事情,本质是一种个人管理,管理必然以效果为导向,找到效率最高的方法,而不仅仅是管理时间,用各种课内课外活动塞满孩子的生活,而且管什么,怎么管,管到何种程度是大学问。从某种角度而言,对孩子能量的管理才是重心,能量的来源、强弱和释放节奏直接决定了孩子成长之路的通畅与曲折程度。千万不要过高估计短期意志与毅力,家长在孩子遇到挫折想放弃时将扮演关键角色,有时更需要迂回,选择一些孩子一旦努力就有回报的目标来完成,然后再逐步向目的的方向进行引导。能量可以来自信仰、梦想、理想、物质刺激和情绪等,但强弱与持续性差异很大,也许我们可以借助教育工具与科技等外部手段提升学习效率,但这还不足以保证孩子未来实现目的。只有将内在的动力和目的系统真正搭建完毕,通过正能量的过滤系统,生成以能量持续输出为特征的自驱力长效机制;而不断学习成长后的认知迭代最终会强化目的和动机,形成正反馈,帮助孩子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奠定自己的未来格局,并贮备好备选路径,只有这样孩子才真正可以有担当,不气馁,具备持续探索精神,遵从内心的承诺,找到工作生活的乐趣,内心充盈地走向未来,成为对社会有所贡献的参与者。
 
  对此,家长与教育工作者们该清醒了,帮助孩子装满圣杯的泥土是我们的历史使命,功在千秋。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