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学习者未来的,绝不仅仅是努力考试---新高考下生涯发展师资培训在北京八一学校举行

文/心即理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从庄子的人生感言中可以领略到智者在洞明世事与境界后,对于无边界知识世界的探究怀有的敬畏谦卑之心。在教育这个古老的行业中,此种质朴的“生涯观”反映出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过程:即以终为始,避免短视,谋定而动。如果将人的成功定义为最大限度发挥所学所长并完成社会价值的最大化,实现幸福的高峰体验,那么成长过程就必然是自我领导,自我管理的过程。美国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坦言:管理是正确地做事,领导是做正确的事。远见开启心智,每个少年都需要去精心构思、设计以目标驱动的人生路线图去努力在智能时代成就心中的自我。
 
每个学生必须要学会自我领导(包括自我引导、目标设定与路径选择等),再学会自我管理(如心理管理、时间管理和知识管理等),顺序不能倒置,否则仅仅为应试突围而勤学苦练,将陷入格局不够,盲动短视的境地。学生的自主选择与发展不是一句空话,需要所有相关方因势利导,悉心扶持。在生涯教育的关键时期---高中阶段,完整系统的学生发展指导系统犹如强大的管理助手,科学务实的生涯发展念动如同睿智的领导罗盘,将学生内心的渴望与当下紧密相连,帮助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更快更准地找到自身的社会坐标和自己的幸福。
 
在此执念的引导下,本着“以人为本,生涯先行”的实施思路,国信世教研究院精心设计的生涯发展师资培训在2017新学年开始前在北京八一学校中成功举办。此次培训项目的核心理念是帮助生涯老师们理解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涯发展教学要求,强化生涯意识,理解导师角色的重要性,提升生涯课程教学技能,更好为学生设计成长路径,最终形成生涯教育在学校的整体执行力。本次培训的主讲老师包括乔志宏(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分党委书记&教授)、杨文芝(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副校长)、董艳菊(北京市重点中学心理教研室主任)等知名专家,从理论到实操层面全面解读高考改革激发的生涯教育的核心目标、体系架构、信息化系统建设、教程教学和导师培养等重要议题。  
 
培训现场所有参与学员积极记录思考,深度互动体验
 
高中校内的生涯发展教育与后高等教育的职业生涯教育(更强调生涯应变力)有所不同,她的侧重点不完全在职场规则、职场工具、人际沟通和情商培养等领域,而在于如何对标高考改革和新课程改革,在社会日益网络化与数字化的大环境下,将学科、专业、学校与职业做到科学分析,前瞻规划,层层铺垫,合理连接,重点不在顿悟,而在于生涯思维启蒙与适应力训练。比如,学科选择的谋定可理解成为一种概率思维,在学习基础、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较稳定的情况下,做正确的事情意味着学生理清天赋优势,将自己的时间与资源集中在具有相对比较优势区位,不在自己不擅长、兴趣欠缺或潜力不足的领域纠缠死磕(除非有巨大的诱因或机会改变不擅长),过分浪费精力,因为此种情况在高考的攻坚战中,冲破阻力取得胜利的机率很低,正如田忌赛马的原理,必须要用自己的上驷对决别人的下驷,追求关键时刻的压倒性优势,才有可能大幅提升成功的概率,而非单纯依靠好运气和奇迹发生等偶发因素。所以现代生涯教育必须与科学测评相结合,统合学业、心理、价值观等要素,分阶段设计训练内容,在导师的动态有效反馈下不断修正。最终,在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基本统一的基础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路径,在正确的方向上刻意练习,破风前行,即以相对确定的方法(把握运气背后的运气)来降低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包容性思维解锁非理性选择,用科学的方法释放内心的激情,引导能量,从偶然走向必然。
 
在我们以终为始的复盘中,学生生涯教育之路起于K-12学阶后期,处于从懵懂真正走向明辨的关键时段。新高考背景下,由国信世教研究院参与编纂的反映生涯发展核心价值的权威性教材《生涯发展》(上下册)即将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付梓,全国发行,高中生涯教育的主线在此纲举目张。在高一阶段,须注重进行自我认知,寻找专业兴趣,开启生涯意识;在高二阶段,深化认知发展,推进职业见习;在高三阶段,强化专业指导,增进行业体验。围绕课程体系与各类活动建构,学校专职机构(如学生发展指导中心)、社会专业机构、学生社团、家长资源和高校资源深度参与,整体过程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最终去伪存真,真正帮助孩子打造生涯适应力。
 
经过充实紧张的三天培训(有理论、有体系、有案例、有互动),全体参培的几十位领导与老师满意度颇高,一致认为:生涯教育对学校教育而言是必需品,是标配,必须充分重视;生涯发展不仅仅需要心理老师参加,更需要学校领导参与做顶层设计,先行规划;生涯教育的形式多样,不仅需要突破原有框架,与学科内容和环境密切关联,更是无处不在,全员参与。
 
我们的生涯教育进化的背景在于传统教育强调的是金字塔型的知识结构,循序渐进,由博及专。但信息时代知识爆炸,科技产品的进步使学习的泛在化与碎片化随处可及,信息与知识的获取信手可得。这种去中心化的网络结构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传播超速,迭代迅猛,选择众多和价值多元。置身如此高速变化的时代篇章下,指导教师更需要具备生涯领域的成长性思维,更好地帮助学生远离固有思维定势。学生唯有坚持自主发展的初衷,清晰准确地认识自己,根据自身兴趣特长及社会需要展开学习,自我探索,树立意义感,建构个性化学习&思维体系和成长路径,持续提升自我领导与自我管理,才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