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教育VS素质教育,到底选择哪条赛道更给力


文/心即理

谈过STEAM教育对我国新高考的影响后,大家也许会想中美教育思路的差异的确很明显,试想如果让应试教育PK素质教育,到底何种方式对孩子一生的持续成长更有助力呢?当世界经济向东望,教育向西望的大背景下,结论似乎是显而易见的,但在得出结论之前,我们先不要将问题是非化,极端化,精英化,而是应该多几分理性和深刻的思考。

 
我们先不多谈中国适龄人口众多,优质教育资源稀缺且分布不均,且如果高校自主招生放权尺度过大易滋生不公平行径等社会性和舆情判断。在面对我国选手在以数学为代表的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上斩金折桂,有教育专家指出:在国外,参加奥赛是自由的,组织工作远不及我国的强化力度,国内的奥赛都带有明显的应试教育痕迹,甚至出现了数学家也不得正解的怪圈,已不再是培养兴趣的活动。本意是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灵活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路径,在国内却逐渐脱离了初衷。

 
最近,一篇名为《月薪3万,也撑不起孩子一个暑假》的文章近期也被刷屏,山东泰安9岁小学生一天连赶9个培训班的新闻也被热议。难道军备竞赛式教育真成了防止孩子输在起跑线,突破阶层固化,打开上升通道的唯一解药? 大量无脑参与各类校内外培训是标准操作方式吗?

 
客观来讲,美国也在学习中国应试教育中有价值的一面,减少本国学生基本功不扎实的问题。从全面发展的人生轨迹而言,既不能全盘否定应试教育,又要警惕和防止国内教育内容的全面应试化与功利化倾向,必须汲取素质教育的核心精华,在存量基础上实现增量的高质延伸,以终身学习的心态完成标准化教学形态的个性化创造才是正解。教育无法脱离时代环境,无论是何种教育方式,最终肩负的都是民族复兴与国家崛起的重任,完成的是个体劳动者从事社会角色的价值定义与创造。

 
我们应该看到应试教育是一种工业标准化流程式教育,以教师单向灌输讲授为主要方式,完成教育文凭进阶为核心目标,突出应试导向,通过高强度记忆和大量练习理解掌握知识(AI类产品如学霸君更可实现帮助学生自适应刷题),实现教学内容的复制,在此方式下,学生往往在课本框架内的基本功较为扎实,知识点掌握较牢,对于有限选择把握较好,书面问题解决能力较强。不能否认应试教育在投入有限条件下存在评估简单,标准统一,复制快速,实施效率高等优点。

 
传统应试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迷信权威,唯书本,提问能力差,创新思维弱化。如果自身思想不够独立,没有足够的跨界思维、多元想象力与实践创造力去解构与重构事物,再多的培训、讨论与训练,大脑更多不过是老师思想的跑马场而已。当应试分层和士兵突击功能被无限放大后,其他德育、心理、生活、体育等要素被淡化弱化,学生的内在禀赋及差异性在人生重要时期无法得到充分发展培养。在知识数量有限及社会迭代较慢的时代尚可应付,但面对高效的科技创新和纵横交错的信息更替时,需要以持续学习和个人创造力应对之时,就显现出后劲不足,应对乏术的弊端。

 
而素质教育强调以实际能力形成与发展为导向和教育目标的多元化,综合孩子的品德、智力、体力和审美等多方面素养联合应对,强调独立思考,塑造自身成长标准,确立奋斗目标。在以素质教育见长的西方教育体系中,不谈纯粹的价值观,在应用层面通过学习最应该掌握的就是三种能力:审辨式思维、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审辨式思维主张以质疑的方式独立思考和判断,强调分析能力、检索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统筹其他观点的能力等等;沟通能力立足大量阅读,善于交流(包括写作、1对1谈判,公众演讲等方式等),强调个人风格的树立和品牌的打造;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意指在复杂多变的现实世界中针对具体问题,通过正确理解拆分和定位,依托综合想象力及合并同类项的关联创新能力,提出低成本高效率的解决方案。

 
颇具素质教育特色的美国STEAM教育正在改进传统的应试教育方式。正如移动互联网时代与PC互联网时代最大的不同在于,一切从用户出发,所有终端场景围绕用户展开。她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思维方式,主张老师不要过多考虑教什么内容,而是要从合作者的角度,思索学生要学习什么内容,怎样学效率最高,效果最好。STEAM教育强调跨学科融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去验证探索,老师不再是课堂的唯一主宰,这个过程真正体现了“输入-实践-内化-输出”的高效学习模式。事实证明,越有批判性思维的人,越懂得跨学科的思维方式,更能不断磨砺审辨式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乔布斯和马斯克都是杰出的代表。

 
从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体系观察,应试教育更强调记忆、理解和应用,偏于标准化;而素质教育更突出分析、评价和创造,偏于个性化。应试教育打基础,素质教育拼空间,两者相互补充,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和思维体系。作个不恰当的比喻,应试教育可比作一种仰视思维,以仰视的姿态看待书本、教师和考试,对外界呈现一种明显的敬畏感与压迫感,被动亦步亦趋;真正的素质教育更似一种俯视思维,跳出固有的标准形态外,不仅囿于所见,以更大的格局更加通透地理解事物间及发展的关系,主动兼容创新。通过将两者结合,学生在完成基础学业,发掘兴趣特长的基础上,逐步完成努力目标的树立和个人品牌的打造,与客观世界相融通,真正实现教育创见未来,为社会传导价值。

 
从关注学生终生成长价值的角度出发,两种方式组合可实现的阶段性目标可以粗略地勾勒如下:


  短期(学校教育) 远期(社会舞台)
应试教育方式
(出发点:节点思维)
打好学科基础,
完成学业进阶
保持学习动力
强化职业培训
素质教育方式
(出发点:终生学习)
完成认知升级
形成个性特长
解决实际问题
实现价值创新
 
人们常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不要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的懒惰。不错,但进一步而言,思维与认知比选择更重要,因为选择具有不确定性的和概率属性,而高质量、科学的思维方式与兼具深度&广度的认知,则可以大大提升选择的成功率,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合体恰恰可以提升思维与认知的系统有效性。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应该取长补短,兼容并蓄,绝不该口诛笔伐,画地为牢。
 
新闻动态